等USB DAC等了几天,这天终于到货了。要感谢淘宝,要是没有什么鸡零狗碎都能找到的淘宝,这个DIY项目是很难进行下去的。只是辛苦了物业的工作人员,每周都要帮忙代收几个包裹。每次去领包裹的时候都看到满满一柜子各家各户的包裹。帮业主代收包裹真的是很琐碎的工作。如果有天物业想对代收包裹的业务收费的话,我想一件一块钱我还是愿意付的。
接在电脑上听了一下,效果还不错。我对Hifi并不十分追求,只要有没杂音的音乐就行了。这个DAC推荐得人很多。淘宝价38块。当然,如果加个铝合金拉丝壳子,接上‘镀金’端口,当成“发烧耳放”,卖得就完全不是这个价了。接上单元以后发现DAC自带放大器,音量稍微调高点就很响了。看来还需要一个电位器调节下功放输入端的电压。
本想接上RPi试一下的,却发现USB HUB的线给我搞断了。赶紧把线的颜色排列拍下来。这两天不想动烙铁,暂时先放那儿了。
周末白天出门去附近的模型店买了模型板。做这个媒体中心在一开始并没有很详细的自顶向下逐渐分割到最细节。而是在完成功能需求后就着手搭建一个子系统,等一个子系统成型后再以此子系统为约束条件搭建相邻的子系统。比如音箱的箱体就是在测试完单元以后再确定款式和设计的。同样的,系统各电路板的摆放位置也是在音箱到货了以后再确定的。而外壳的搭建方案直到确定了模型板的大小厚薄后才真正成型。这样做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已有资源。避免了自顶向下设计中底层模块实现有缺陷,导致最终集成测试失败的尴尬。麻烦之处就在于一开始不知道需要哪些部件,没法一次买全,很多时间都花在等待部件到货上面。好在DIY不需要赶工期,本来就只有周末的时间可以利用,正好也不会让DIY占用了全部的业余时间。
‘
切割了三块模型板,比划了一下。”Cyclops”的外壳初见成型了。
接下来就是固定这些板子,话说固定电路板用的铜柱好难找,找了很久才配齐。费了一番功夫以后还是固定好了。
上次那个USB HUB断了线,重新焊的时候把焊盘给弄掉了。好吧我的手艺确实很烂,没办法网上买了个紧凑型的USB Hub,每个端口都自带延长线。
说起来是很小巧的USB HUB,实际装进这个12cmx20cmx5cm的小空间里时就发现很难塞得下,在嵌入式系统中USB是体积很大的东西。我看到树莓派的论坛上有人干脆把USB口元件去掉,把USB线直接焊在树莓派上以减小体积。我对自己的焊接技术实在没信心,还是挤挤吧。
虽然是DIY项目,可是有些细节还是要注意的,给系统做了个电源插座,和一个电源开关,这样系统开关就很方便了。
在音箱螺丝孔位打洞,把单元拧上,装上四块隔板。上电,Cyclops单声道智能音箱毛坯搭好了。接下来的工作主要在软件和外观上了。当然硬件上还会有小小的修改。
听下来,感觉迷宫箱的低频量还是略显不足,可能跟放大器输出 端串联的隔直电容有关,也可能是箱子自己的问题。没有和倒相孔式箱子比较过,没法下结论。不过对三寸的全频单元来说,低频没法要求太高。这个箱子主要还是用来听流行歌曲的。
背面还是可耻的拖了两根小尾巴。USB线实在太大了这两根留在外面用来给手机充电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