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目标是紧凑型卧室媒体中心,所以紧凑是核心概念。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要求:
1. 外观紧凑,紧凑不仅是指体积,同时也指外观应当呈现一个唯一的可搬动的物体的状态。不希望像现在这样声卡,网线,喇叭,usb红外等几个部件拖在外面的情况。
2. 没有不必要的连接线,外观上只有一根电源线连接到媒体中心,别的连接线全部没有。
3. 功能部件紧凑,不存在多余的部件。
4. 可以适当扩展增加视觉效果。
综合起来媒体中心的核心应该是综合喇叭,功放,电脑的一体式音响。电脑和音响做成一体,有利于内部走线。同时因为有处理器芯片和Linux操作系统的支持,功能的可扩展性也远远大于市售的插卡式音箱。可配置性也比市售的无线媒体音乐中心要灵活得多。当然,主要还是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配置,不用局限于市售系统预先搭配好的配置和功能。
首先就要开始搭配核心的音响系统。我选择了单声道输出,因为如果选择双声道的话,要追求音场就得选择分离式双箱体设计,这样结构上的紧凑性就无从谈起。要是采用单箱设计的话,箱体结构就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急切间学不来。而且对于卧室音箱的几个常见摆放位置来说,单箱体根本就无法提供合理的声场。不如还是采用单声道输出来得简单一些。
打定主意以后就开始了部件的采购工作,因为采取了单声道输出,所以这部分的成本也就减半了。首先购入了20w数字功放板,3寸15w全频喇叭,和12v4A开关稳压电源。
20w数字功放板。选择D类功放板主要是因为效率高,热损耗小。恰好找到这个单声道的功放板就买下了。这块板本身还支持外部信号控制开关,这样的话也可以在不播放时关闭喇叭防止底噪。效果不详,因为不知道是用什么芯片做的所以也没有资料可查。这个功率级别的功放板都不贵,有兴趣的也可以找一些模拟的功放板来搭建自己的系统。有些功放模块还是颇有口碑的。可惜我这块被磨掉了,看不出来。
三寸全频喇叭,在淘宝上找了个销量高的就下单了。我对音响远远没到发烧的级别,所以对单元的选择就比较随意了。选择全频喇叭主要是因为单个单元无需分频,连线和设计都很简单。像我这样的音响门外汉,少一个部件就少一个搞砸的机会。3寸15W4欧姆,这个功率不算大,但是对付卧室听一点睡前音乐足够了。全频喇叭的低音比较欠缺,但是可以通过箱体的选择弥补,这个稍后再提。
12v4A开关稳压电源,这个用来做媒体中心的总电源。计划中树莓派,喇叭,照明等都通过这个电源来供电。48W的功率应付这些需求足够有余了。
接下来是组装电路。把一根3.5mm对录线剪断,两个声道合并起来焊接在功放板的输入端。
功放板的喇叭端,电源端各连出引线。测试没有短路和断路以后和电源喇叭分别连接起来,音频接手机,接上电源以后试着播放一个mp3,一次性推响了。喇叭的声音听起来还不错,没有怪声发出。底噪貌似也没有。
下图是测试用的电路,功放板上有两根线未连,那是用来做外部控制的。如果系统装好后发现有底噪,那么不放音乐时就要通过这个端口来控制关闭功放电路。
接下来就要寻找音箱箱体了,同时为了能够通过单个电源给系统供电,还需要一个能输出5V的DC-DC,请等待《紧凑型卧室媒体中心remake — 扩展篇2》
BOM小记:
Raspberry Pi: 350
无线网卡:69
TF卡:30
遥控器:99
USB电源线:8
开关电源:99
喇叭:56
功放板:21
———————-
总和:RMB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