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的桃花

前几天看见小区的桃花开了,无奈路过的时候不是天没亮就是天已经黑了。今天周末在家,便拿上架子和相机,和夫人一起去小区里逛逛拍一把桃花。夫人说白色的桃花太素,忽然想到拐角背阴处有些红色的桃花前些天刚刚结花骨朵,转过去一看,果然全都开了。于是架上架子拍了几张。

拿回来后用rawtherapee处理了一下。我很喜欢这个开源RAW格式图像处理软件,功能强大,操作效率也很好。社区对建议和bug的处理也很快,我现在基本上是跟着每个revision去下载编译。原本用它的windows预编译版,但是更新的比较慢。在把使用环境切换到Linux并且手工编译以后,我对它的评价有所提高。因为开源的缘故,有些感觉不完善的部分可以自行尝试解决。

尝试了一下比较夸张的处理风格,除了桃花的红色外,其它颜色都通过LAB曲线调到几乎没有,同时给背景色增加一点微微的冷色调。LAB曲线是在前一阵才加入rawtherapee的,是相当受用户欢迎的新功能。

来张比较正常的,但是绿色和黄色也被减掉了一些。试图让前景的花更醒目一些。

以上照片都是用14-140HD拍的,对这个十倍变焦镜头,可以说越用越没什么疑惑,合适的条件下整个焦段都敢用。上次去马尔代夫,20/1.7的饼干头除了在机场拍了两张以外,之后一直都在旅馆的房间里睡大觉。除了因为便携的目的外,14-140HD可以一直挂着。

再放出几张同事购买的四轴飞行器,飞起来颇有点幽浮的味道。20/1.7饼干头拍的。

 

  

马尔代夫游略

今年春节长假去了马尔代夫,回来后顺便也多休息了几天。这些天慢慢的整理照片,到现在才整理完毕上传上来。在此补发一下游记。

一,路上

这次去马尔代夫是在去之前一个月定下的。原本一直在纠结是找个地方住下来休息几天还是多跑几个地方四处看看。后来发现各地旅游签证条例都有些麻烦,而且我们两个还要分别在北京和上海签证,于是决定还是去一个签证方便些的地方。于是在一干落地签证国家中,选定了马尔代夫。

因为定得比较晚,旅行路线是从上海经斯里兰卡转机到马尔代夫的。一路上颇为颠簸。特别是中途还要在曼谷停一下,乱烘烘下去一拨去泰国的,又上来一波去斯里兰卡的,加上还有一些标着BFS的地勤人员拖着吸尘器在走道里扫来扫去,恍然有种坐绿罐列车的感觉。

整个旅程由上海经停曼谷到科伦坡转机去马累,最后坐水上飞机去Coco Palm Dhuni Kolhu,飞机总共起降了四次,旅途不可谓不颠簸了。

去时在科伦坡机场拍的,顺便研究了一下那里的免税店。斯里兰卡的红茶挺有名的,不过我也不会鉴别好坏,随便买了些。

相比之下,马累的机场就破多了。这是在机场外的一个休息站拍的。出机场之后宾馆的接待人员会把你引导到这里坐着,凑齐了人就拿车拉走了。想吃点什么的这里也可以买,店里的伙计会说中文。不过东西一点都不便宜,350毫升的一瓶可乐6美元。

   

在马累本地的一个宾馆草草休息了几个小时以后,清晨就坐水上飞机去Dhuni Kolhu岛了。

水上飞机还是第一次坐,觉得挺带劲的,因为飞得低,一路上还有不少风景可以看。

去的时候路上许多的浮云,回来的时候因为天气晴朗,看见了很多环礁和小岛。

二,岛上

水上飞机停在岛附近的一个浮动码头边上,然后由岛上的人派船过来把人都接走。

初到岛上的时候有种不真实的感觉,因为一望过去就是清澈的海水和白花花的沙滩,几张沙滩椅摆在那里。沙滩后面就是成片的热带植物。

沙滩上也没什么人,仿佛是电影里面才会有的镜头。

之后才有接待人员领我们去自己的房间。沿着一个弯弯绕绕的小路走了很久以后来到了我们的小屋。说真的,初看到小屋时很失望。就是一间茅草的屋子,只有一间房间,只有淋浴没有浴缸。屋子外面有两张椅子可以歇歇脚。

一开始我们还以为要去海滩就得沿着那条路走回码头附近。结果研究了地图以后才发现每个小屋外面都有一条小路通向海滩,走几步就到了。还放了两张沙滩床。

第一天的时候就在周围逛逛沙滩,看看风景

后来又研究海滩上的小螃蟹,有时还能看见寄居蟹

有些朋友的兴趣可不只是研究而已

后来又去看落日

第二天看别人都在浮潜,我们的心里也很痒痒。之前连浮潜用的面具和呼吸管都买了。可是我们两个都不会游泳,于是只能自己摸索,相互保护着潜。好在海滩边上的水不深,海水的浮力也比较大,所以在水里浮着没有困难。呼吸管也免去了换气的烦恼。可是由于海浪的作用,不会游泳的我们一会就被冲到沙滩上了。

(本想放张浮潜的照片,不过被冲到沙滩上的样子实在是难看,放张别人浮潜的照片吧)

虽然涂了很多防晒霜,可是经过连续两天玩水以后终于还是晒伤了,于是第四天的时候我只能穿着牛仔裤和T-Shirt在海边玩。老婆倒是继续玩水,一点事都没有。水里有很多小鱼游来游去,也很有趣。

后来本打算去参加潜水活动,还去参加了免费的课程。可是我这个水平带着浮潜面具在海滩边上扑腾几下还行。真的背上氧气瓶就没办法控制平衡了。加上报名参加环礁潜水活动前还要填一堆免责条款,看了让人头大。考虑到一个教练没办法同时照顾我们两个人,最后还是放弃了。看来要学一下游泳了,否则以后再到了海边很多东东都不能玩啊。

晚上时海滩边上黑咕隆咚的,屋子里又没有电视机,唯一的消遣是看星星。说起来这里的星星还真是多,仔细看还能看到银河。

岛上吃东西没啥可说的,早中晚三餐都是自助餐。一开始我们倆还傻傻的每顿都去吃,结果一整天肚子都胀得不行。后来学乖了,早饭晚点去吃饱些就可以不用吃午饭了,正好在海边喝茶玩水,还可以省一顿饭钱,一举两得啊。

三,看海豚

在岛上的第三天报名去看海豚。在日出之前坐岛上的船去附近寻找海豚群,顺便还可以看日出。其它例如海钓活动因为开价要一千美元左右,就直接放弃了。

日出

看日出的人群

发现海豚了

两只海豚

一群海豚跳出水面

海豚喜欢追逐船只。船开到海豚群附近的时候海豚就会在船头交替的跳起来

太阳下的海豚群

太阳在云层后照亮一片海面

回来时看到一只鳐鱼Mantha

回来时在码头附近看到一只海豚,后来才知道这只黑海豚(外海的海豚都是灰色)一直在沙滩附近游弋,估计是获得了海滩的独家开发权。它经常在日落时出来觅食,转着圈子把小鱼围在一处,然后选大的吃掉

这只海豚每每出现总是引来众人围观,谋杀无数记忆卡。

因为水面起伏不定,很难拍到真身。后来发现它每过一小会就得换次气。趁这时摁下快门就能拍到真身

结果临走那天早上行李都收拾好送走了,却发现海边风平浪静,海豚也懒洋洋在码头边打着转,轻松就能拍下来。唉,为什么不是前几天风平浪静呢,那样浮潜也不会每每被冲到沙滩上了。

临走前再拍几张照,真是舍不得走啊

更多的照片在此链接中

黑鸟

今天终于拍到了常来喝水的那只黑鸟。这只鸟经常神出鬼没的,而且很警觉,我把镜头稍微靠近点窗口它就飞走了。 _1040221 另外还有两只来串门的小麻雀,入冬以后鸟都变胖了。

_1040236

小区散步

儿童乐园边上的长椅

image

林子里的大树

image

秋天的叶子

image

入口

image

中央小道

_1030078

叶1

image

社区休息区

image

海宝

image

社区休息区

image

叶2

image

下沉式广场

image

歪了的古树,用钢架和钢索撑着。

image

image 

叶3

image 

叶4

image

树墙

image

前进吧ST!

今天中午在园区里逛的时候发现远处的冷凝塔蒸发出来的水蒸汽居然在天上形成了一朵云,太给力了!于是掏出手机拍了下来.

ST的办公楼在汽柱的映衬下就像条大鲸鱼,又像个火车头。

image

还有一些前日中午出去闲逛时拍的照片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两只白眉鸟

自从治理了庭院环境以后,就常有一些鸟儿来水池饮水。本来有心要拍下来,但苦于LX3等效焦距太短,又无法靠近,拍下来只有一点点大。自从配了14-140HD镜头后,周末时就一直装在机身上,这次居然一次来了两只鸟,于是拿出相机拍下。

说不上来是什么鸟,只是这种鸟的白眉毛非常醒目。

image

image

小鸟过来不单是为了喝水,同时也在过滤箱出水的地方洗澡。俺的过滤箱的品质看来鸟都认可了!

这张照片的构图比较失败,等到发现想再拍一张的时候其中一只已经飞走了。

image

喝完水,在栏杆上歇几秒钟再走。

_1020279

拍月球

拍月球其实是相当无聊的一种活动,网上早已有无数月球的照片了,而且你知道它是不可能发生变化的—-除了日光照射的角度以外。

不过,如果手头有长焦镜头的话,拍摄月球是一个弄清镜头某些能力的机会。我的“长焦”究竟有多长?镜头分辨率到底有多大?镜头的手持减震究竟有多少档?你可以有网上无数各色长焦镜头的月球照片供比对,研究。

14-140HD 140mm端手持拍摄。光圈5.8,曝光时间1/60秒,ISO100。

原图裁剪,用rawtherapee狠狠RT了又RT的结果,在下方的阴影区能隐约看见环形山的影子。

image

原图,Picasa直出。Picasa作为一款照片管理工具非常优秀,但是对于raw处理来说功能差得可怜。比如这张照片我找不到地方对底片进行减曝光,显然Picasa认为原片严重欠曝而进行了补偿曝光。一旦理解像rawtherapee这样的raw处理软件究竟能做什么的话,我就再也不会回去用picasa出片了 —- 除非对方急着要。

可以看到月亮在原片中大约占多大,以后拍有月亮的片子可以参考。

image

附一张其它人拍的月球,可以看得出差距,估计是没上架子和镜头因素兼而有之。

image

室内闪光灯使用

学习一下闪光灯如何使用,使用的闪光灯是银燕BY-28A。

原本买回这盏灯都不知如何使用,因为贪便宜买了没有TTL的手动灯,而且买回来以后一直都打在ON档全力输出,所以出来的照片非常不可控,就是拍完以后要按照直方图加减光圈重拍那种。后来才晓得这个灯虽然没有TTL但是自带测光计,只要拨到auto档,设定好相应的光圈就可以拍出曝光合适的照片(而且还相对省电很多)。

器材是GF1+14-140HD,光圈5.6,ISO设到100。

在室内的话,还是把闪光灯的头指向天花板,并且把反光板拉出来吧。一开始我以为闪光灯自带的反光板和柔光罩都是用来使光线变得柔和的。后来学习了之后才知道光线的柔和度是和光源的面积有关的,所以给闪光灯加上柔光罩或者使用很小的一块反光板使光源面积增加的程度都非常有限。在没办法使用比较大的柔光罩或者反光板的时候,把闪灯的焦距调到最小,指向天花板。这样在天花板上会产生很大的一块光斑,足够产生很柔和的光线了。

如果把闪光灯对准被摄对象,很容易使镜头处于闪光灯的直接反射系中,这种情况下无论如何都很难拍好。无论是自然光还是人造光,避开直接反射系,拍摄物体的漫反射光,是拍摄大多数物品要注意的用光法则。

拍摄的同时可以把反光板拉出来一些,给正面上点光,反光板拉出来的大小能够控制正面光线的亮度,下图中的眼神光就是反光板产生的。

image

跳闪偶尔会产生的问题是顶部的光线有时会在脸部产生阴影,比如下面这个戴帽子的娃娃。

image

闪光灯可以帮助在室内光线不足的地方使用低ISO拍出清晰的照片,只要摸熟了闪光灯的脾气还是能很容易拍出看起来像是只用了环境光的照片的。

image

如果没有外闪,或者没有带外闪就没一点办法了吗?办法其实还是有的。当初那个柔光罩也不算白买,虽然和外闪比较起来,柔光罩对增加光源面积几乎没什么贡献,但是和内闪比起来,柔光罩的面积就大多了。把柔光罩套在弹起的外闪上吧,很容易就能增加光源的面积(当然是相对的)。

下面这三张左边内闪上套了柔光罩,中间没有,中间的光线感觉比较硬,当然,左边这张和右边用了外闪+跳闪比较起来还是有点不自然。考虑到外闪的体积也不可能总是随身带着,柔光罩相对较小,关键的时候当作聊胜于无吧。

拍摄的时候还是要注意直接反射系,比如左边这张,光线已经比较柔和了,可是眼镜的反光露了馅。

image image image

如果是吃饭时需要合影倒是可以拿张餐巾纸举在内闪前面,不过这个不确定因素比较大,试了一下也有用,举得内闪远一些,但是要小心别在镜头里露出来了。

image

我在网上还听说有人自制一个小型反光板来将内闪跳闪,像下面这位老兄,其实还挺有创意的。还听说有人随身带一个白色马甲袋用橡皮筋捆在内闪上,应该用处还大点。机顶单闪光灯的用法也就这样了。要再上一步就得离机或者多闪了,这个不随身带着几个小弟是玩不起的。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