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月球

拍月球其实是相当无聊的一种活动,网上早已有无数月球的照片了,而且你知道它是不可能发生变化的—-除了日光照射的角度以外。

不过,如果手头有长焦镜头的话,拍摄月球是一个弄清镜头某些能力的机会。我的“长焦”究竟有多长?镜头分辨率到底有多大?镜头的手持减震究竟有多少档?你可以有网上无数各色长焦镜头的月球照片供比对,研究。

14-140HD 140mm端手持拍摄。光圈5.8,曝光时间1/60秒,ISO100。

原图裁剪,用rawtherapee狠狠RT了又RT的结果,在下方的阴影区能隐约看见环形山的影子。

image

原图,Picasa直出。Picasa作为一款照片管理工具非常优秀,但是对于raw处理来说功能差得可怜。比如这张照片我找不到地方对底片进行减曝光,显然Picasa认为原片严重欠曝而进行了补偿曝光。一旦理解像rawtherapee这样的raw处理软件究竟能做什么的话,我就再也不会回去用picasa出片了 —- 除非对方急着要。

可以看到月亮在原片中大约占多大,以后拍有月亮的片子可以参考。

image

附一张其它人拍的月球,可以看得出差距,估计是没上架子和镜头因素兼而有之。

image

室内闪光灯使用

学习一下闪光灯如何使用,使用的闪光灯是银燕BY-28A。

原本买回这盏灯都不知如何使用,因为贪便宜买了没有TTL的手动灯,而且买回来以后一直都打在ON档全力输出,所以出来的照片非常不可控,就是拍完以后要按照直方图加减光圈重拍那种。后来才晓得这个灯虽然没有TTL但是自带测光计,只要拨到auto档,设定好相应的光圈就可以拍出曝光合适的照片(而且还相对省电很多)。

器材是GF1+14-140HD,光圈5.6,ISO设到100。

在室内的话,还是把闪光灯的头指向天花板,并且把反光板拉出来吧。一开始我以为闪光灯自带的反光板和柔光罩都是用来使光线变得柔和的。后来学习了之后才知道光线的柔和度是和光源的面积有关的,所以给闪光灯加上柔光罩或者使用很小的一块反光板使光源面积增加的程度都非常有限。在没办法使用比较大的柔光罩或者反光板的时候,把闪灯的焦距调到最小,指向天花板。这样在天花板上会产生很大的一块光斑,足够产生很柔和的光线了。

如果把闪光灯对准被摄对象,很容易使镜头处于闪光灯的直接反射系中,这种情况下无论如何都很难拍好。无论是自然光还是人造光,避开直接反射系,拍摄物体的漫反射光,是拍摄大多数物品要注意的用光法则。

拍摄的同时可以把反光板拉出来一些,给正面上点光,反光板拉出来的大小能够控制正面光线的亮度,下图中的眼神光就是反光板产生的。

image

跳闪偶尔会产生的问题是顶部的光线有时会在脸部产生阴影,比如下面这个戴帽子的娃娃。

image

闪光灯可以帮助在室内光线不足的地方使用低ISO拍出清晰的照片,只要摸熟了闪光灯的脾气还是能很容易拍出看起来像是只用了环境光的照片的。

image

如果没有外闪,或者没有带外闪就没一点办法了吗?办法其实还是有的。当初那个柔光罩也不算白买,虽然和外闪比较起来,柔光罩对增加光源面积几乎没什么贡献,但是和内闪比起来,柔光罩的面积就大多了。把柔光罩套在弹起的外闪上吧,很容易就能增加光源的面积(当然是相对的)。

下面这三张左边内闪上套了柔光罩,中间没有,中间的光线感觉比较硬,当然,左边这张和右边用了外闪+跳闪比较起来还是有点不自然。考虑到外闪的体积也不可能总是随身带着,柔光罩相对较小,关键的时候当作聊胜于无吧。

拍摄的时候还是要注意直接反射系,比如左边这张,光线已经比较柔和了,可是眼镜的反光露了馅。

image image image

如果是吃饭时需要合影倒是可以拿张餐巾纸举在内闪前面,不过这个不确定因素比较大,试了一下也有用,举得内闪远一些,但是要小心别在镜头里露出来了。

image

我在网上还听说有人自制一个小型反光板来将内闪跳闪,像下面这位老兄,其实还挺有创意的。还听说有人随身带一个白色马甲袋用橡皮筋捆在内闪上,应该用处还大点。机顶单闪光灯的用法也就这样了。要再上一步就得离机或者多闪了,这个不随身带着几个小弟是玩不起的。

image

14-140HD

上周末去买了m43系统上著名的14-140HD镜头,这样原本GF1一机身两镜头的计划也完成了。刚拿到手的时候感觉这个镜头挺大也挺沉的,单单这个镜头的镜头袋就能把GF1加饼干头装下了。用了一阵以后觉得还行,机身+镜头一公斤左右,如果出去玩放进随身的包里也不占多大地方。拿在手里重心在镜头末端,适合左手托住镜头右手进行各种操作–“头重脚轻”这个词就看你怎么理解了。

镜头的光圈是4.0-5.8,不是很亮的光圈,但是由于有镜头三档防手震的加持,在白天即使是阴天的天气应该也够用了。网上有这个镜头的硬技术指标。应该说大变焦比的镜头一般都不如小变焦比或者定焦头,不过松下的这个镜头在很多方面都超越了它自己的14-45镜头(在价格上也狠狠的超越了)。室内的话只要敢加ISO当然也能手持,不过最好还是有闪光灯或者脚架加持,看来尘封已久的银燕BY-28A终于又有用武之地了。

几张雨中看桂花的图。

image

image image

GH1破解50Mbps 1080p

一直在常去的论坛上听人讨论这个问题,因为对类单反外形的m43不感冒,再加上GH1死贵死贵的。今天看见有人贴了个链接出来,果然非常强大。按照原文的说法50Mbps“看不见任何压缩的痕迹”,hack过rom的GH1可以当一台素材采集器用了。对拍短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follow这个链接看看。

http://vimeo.com/12472000

RawTherapee 开源了

今天想处理一些照片,打开rawtherapee 这个免费的软件以后发现已经好久没更新了,于是就上rawtherapee网站检查有没有更新,结果发现已经升级成了3.0 alpha,更加令人欣喜的是,这个软件居然开源了。这意味着这个软件有机会吸引一些优秀的contributor参与了。

关于rawtherapee不多介绍了,在比较了rawtherapee和相机自带的软件以后,最后还是选择了rawtherapee, 这个软件的目的就是对照片效果的精确控制。

http://www.rawtherapee.com/

索尼发布可换镜头DC NEX3 NEX5

本来不想介绍这款相机的,因为从操纵功能来讲,这款相机虽然属于可换镜头DC,可是不是我所需要的类型。但是随着这几天更多有关NEX的资料放出,我觉得还是有必要介绍一下这款相机。因为我觉得这是可换镜头DC中第一款既不是针对原有单反用户,也不是针对高端DC用户,而是直接针对Point&shot类型用户,对单反的画质和景深等特性有需求,又没兴趣使用Photoshop这类软件用户的相机。记得我曾经说过可换镜头DC在未来会取代低端单反,成为未来用户从2000元价位DC相机升级到三四千元价位的选择,而NEX相机则是这类相机对这个目标第一次严肃的尝试。(以下部分图片取自网络)

首先从画幅来说,NEX的两款相机都是APS-C相机,现在市场上的单反相机大多数都是这个画幅,除了少数的全画幅单反和更少数的4/3接口单反以外。很多人选择将DC升级到单反,从实用性的角度来讲,主要两大原因:1. 高感好,能拍夜景。2.景深浅,能拍立体感高的照片。其它的好处一般要到能接触单反以后才能感受到的。而这两点在很大方面受画幅影响,在画幅的好处方面NEX已经可以和很多单反一样了。

image

其次是对焦速度,虽然和单反使用不同的对焦方法,不过和松下的M43相机一样,NEX的对焦速度已经很快了,基本上是按下快门就对上焦。这点也是很多打算拍小孩的人买单反的原因。

image

然后是一秒七张的连拍速度,可以说很多单反相机达不到这个连拍速度,因为这个速度,拍各种运动场面应该都不是什么问题,因为根本不用抓拍,只要一次按七张,之后慢慢挑合适的就可以。

image

当然,这些技术参数也许其它可换镜头的DC也能做到,但是让我觉得它能取代低端单反的原因是它的功能设计是面向不想学习摄影的人。一般拍摄的时候我们会考虑光圈,快门,焦距,ISO,白平衡,曝光补偿这些参数。但是作为一个point&shot用户,重要的是轻松的拍下照片,而不是学习光圈和快门还有景深的关系等。所以NEX的光圈调节变成了调节背景模糊度,让用户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相应的菜单。

NEX的全景模式也很震撼,虽然据说之前DC的机型也有这个功能,不过应该不能达到这么快的拍摄速度。有了这个功能,拍摄全景图就能在机内直接合成,直接跳过倒进电脑用软件处理的步骤。

http://www.56.com/u89/v_NTE4MjQ2ODY.html

还有连拍合成功能HDR,应该说很多相机都有包围曝光功能,能生成HDR的软件也不少,不过得益于高连拍速度和机内合成,这个功能变得实用了很多。

不过作为一台相机来说,这个相机还是缺了不少手动功能的,比如很多选项,包括ISO都要到菜单里面找,用惯单反的人可能会觉得不习惯。不过就一台相机来说,要么面向熟悉摄影技巧的人,要么面向普通用户,取悦一部分用户的结果肯定是搞烦另一部分用户,从这点来说,这台相机面对的是更大的一个市场,我比较看好这个相机,虽然也许我不会选择它(但是强烈心动中)。

理光出了个怪物相机

我觉得用小怪物Monster来称呼这个相机应该是比较贴切的。理光的这款compact型机器不能换头,但是可以连头还有sensor一起换!按照文章的说法,这个相机主要是由机身和镜头感光组件两部分组成。后者可以从前者上面取下,然后更换为其它的同类模块。看了之后的几点感想:

1. 实在是有点妖,虽然想过今明两年会有很多紧凑型可换镜头机型出现,不过没想到出现这么诡异的机型,看起来不像是做相机的人的设计,倒像是设计兼容PC机的人的设计。

2. 仔细想想,机器的核心部件,包括处理器应该都在可更换模块里,因为不同的感光元件需要不同的处理模块,机身更像是提供了电源显示器和操纵的外围设备。

3. 换个镜头就换个感光元件真是太浪费了,以后也许还会有镜头和感光元件分离的设计出来,成为三合一相机。

4. 更换感光元件的想法还是有些道理的,对于大感光元件来说,比较难的就是作出小巧的镜头,这种设计可以让用户自己选择组装自己需要的组合。

5. 现在在论坛上感觉大多数人都被震惊了,来不及做出什么反应,也许等过一阵以后才能看出市场接受度如何吧。总之感觉理光的这一步应该是比较深思熟虑的(如果没有的话,呃,那就等死吧),就看后续动作和市场如何反映了。

http://www.dpreview.com/news/0911/09111001ricohgxr.asp

外拍:花猫

今天花猫也出来了,另外两只白猫也在晒太阳。出去吃饭的时候,一只小白猫趴在树桩上,回来的时候换成了花猫,我管这个叫轮流坐庄。

最后花猫使出了抱大腿的杀手锏,结果我只好给了两块路边鸡做买路钱。花猫一下就把鸡肉叼走藏起来了。
IMAG0089
IMAG0090
IMAG0099
IMAG0100
IMAG0101

外拍:白猫

前一阵子小区里面说要清除野猫,结果发现楼附近就有一家子的猫。不过过了一阵风头过去,这窝猫倒也安然无恙。今天打酱油路过小树林,发现有只白猫在晒太阳,忍不住掏出手机拍了下来。
IMAG0073
IMAG0075
IMAG0078
IMAG0079
IMAG0080

BTW, 发觉手机相机不能手动调节白平衡,不知为何,期待android系统可以进一步升级,提供更全的手动调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