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点水看石化

非常感谢上海市总工会的组织和紫竹顾老师的推荐,有幸参加了金山石化的采风活动。

临行前为了带哪颗镜头犹豫了好久,因为事先无法预测场地和路线,以前也很少参加团拍,所以带了一支7-14和一支14-140加双机(M43系统等效焦距都乘2)。事实证明,对于无法预测场景的场合,天涯镜最适合,只是我无法割舍的超广角情节,让我还是以7-14为主力。

因为是安全重点单位,所以能参观的点比较有限,在石化展览馆走马观花的拍过一番后,我们来到了江(海?)边的煤矿码头。

在这样开阔的地方广角还是比较有点施展不开,好在天上还有些云朵。看着天上的片片白云,我按下了快门。

《满载而来》

《直挂云帆-1》

《直挂云帆-2》

wpid-wp-image-2043074385jpg.jpg

 

看起来很开阔的视野,其实现场有不少隔离线拉着。毕竟安全第一,可以理解。只是为了能用广角取景还是费了不少心思。基本上想用广角拍好照片就得靠走。

《力举苍穹》

P1340759-rt-1-rt

 

说到石化展览馆,里面还是值得游览一番的,里面有不少介绍石化历史和化工知识的展品。让我流连忘返的是科技感十足的多媒体厅,有一种现代之美

《石化之树》

石化之树-rt

 

《旭日东升》

P1340631-rt-rt

 

《工人之家》

P1340679-rt-rt

 

《石化大楼》

石化大楼-rt

 

在码头边参观完后我们来到了塑料厂。塑料是石化的一个重要的产品。如果地球的石油耗尽,能源可能还有其它的解决办法,可是要找到能用来替代各式各样的塑料的材料才是难上加难。想到这里,也许等电动车普及后,燃油在将来会成为塑料的副产品也未可知,到那时这些燃油该如何处理也许会成为让人头疼的事。

让人遗憾的是,因为挂天涯头的机身太挫,在这个点没取到很好的景。广角头也施展不开,只能上张小景充充数。

《三根管子》

三根管子-rt

 

石化的妹子说我是自拍狂,我不否认这一点。好不容易戴一次SINOPEC安全帽,当然要留点纪念。

P1340862-rt-rt

 

P1340704-rt-rt

 

参观完石化后,摄影团一行来到了海边的渔村一条街。但是说起来这条街的商业味太浓了。其实最主要个各种仿古的建筑都崭新崭新的,让人没有按下快门的冲动。我沿着小巷往里走去,却看到了一栋栋风格各异的民居,透过围墙上的小孔,我窥探到了真正具有乡土风情的建筑风格。

《民居四则》

P1340975-rt-4in1-rt

 

《渔业村一角》

 

P1340965-rt-rt

 

《渔村老墙》

渔村的民居也不尽是乱糟糟的画面,这条宅巷中的白墙就和纯净的蓝天很相配,为了让画面变得活泼一点,我在后期时把墙面的龟裂做得夸张了点。

P1340933-rt-merge-rt

 

在渔村流连一番后,我来到了马路对面的海边。东海的海水是红黄色的。虽然不像碧水黄沙那样让人心旷神怡,但也是一个取景的好地方。这时天涯镜终于发挥了作用。如果问我希望松下下一支镜头是什么规格,我希望是12-100 F2.8(等效焦距x2)

《望桥》

P1150055-rt-rt

《海边嬉戏》

这对情侣从路上翻进沙滩的时候我就注意到了他们,自然是端着相机从后面一通拍。后期时为了画面把衣服改成了粉红色,其实他们的衣服是淡蓝色的情侣衫。

P1150031-rt-transcolor-rt

《望金山》

P1150032-rt-transcolor-rt

 

《一排渔船》

P1350040-rt-1-rt

 

结束了一天的采风,我们告别了石化的摄影同好们,坐上了从金山到南站的列车,半小时后就回到了市区。这里要再次感谢上海市总工会提供的宝贵机会,也要谢谢紫竹顾老师,以及摄影俱乐部两位会长Johnny Yan, Yu Ping的推荐!

 

 

 

粉玉兰

这几天天气忽然变得晴朗,中午外面也洒着金色的阳光。终于我又带上了我的相机和同事们一起去公司附近溜达,顺便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拍的东西。

经过之前练习拍小区的梅花之后,我这次也带上了外闪,顶着同事异样的目光,我和我的相机(GX7, 14-140HD, 银燕BY28A)还有我的伙伴们一起走入了这春天的阳光之中。

在拍了一些无趣的风景照之后,我将镜头拉到最长端,光圈缩到16,将闪光灯全力输出,对准了一棵粉色的玉兰树。

有谁能想到这是一颗十倍变焦的天涯头呢?阳光给花瓣打上了漂亮的顶光。机顶的闪光则给花瓣的下部打上了一块高光,衬托出了花瓣的质感。

一般来说,正面的硬光的主要作用就是通过阴影勾勒物体的边缘。如果你晚上出门时带着强光手电的话,可以将手电放在左眼的位置照向周围的物体,用右眼观察这个物体。你会发现手电超出的长长的阴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被照亮的物体和边缘一圈黑色的影子。单纯的正面硬光是很难看的,可是如果在有环境光的情况下将外闪的输出降低(我这里是缩光圈达到的效果),这一点点的阴影就会给人以强烈的清晰感。这也就是为什么一颗十倍变焦的天涯头,在最软的长焦端也能拍出清晰的花瓣的原因。

P1220734-nostain

 

在路上看见了这个红绿灯,于是也开了外闪拍了两张。闪光灯的补光让灯罩的里面也变得可以看见。

P1220776-nostain

这张的外闪就没什么用了,除了在路牌下方那个金属小球上留下了一个亮斑。

P1220783

 

鱼眼看身边

最近买了一颗鱼眼镜头。其实自从学会用接片拍建筑之后(http://delock.peacewarfound.com/?p=1307),对超广角就开始长草了。m43的超广镜,松下和奥林巴斯各有一支,奥林巴斯的9-18价格较便宜,画质也比较松散,而7-14 f/4的锐利度就要好不少,但价格就要贵不少,而且还不能上滤镜。本来在淘宝上已经准备下单了。可是又传出了奥巴要出7-14 f/2.8的消息,当然价格和体积都会上一个档次。于是决定等等再说。但是在扫京东的时候忽然发现了一颗三阳牌7.5 f/3.5的鱼眼头,价格还不错,于是研究了一下就入了。

原本以为鱼眼头的用途不大,因为镜头本身那夸张的变形。不过看了网上的一些图和自己的一些试拍后,发现鱼眼头的视角其实也很有趣。由于鱼眼镜头天然能把直线拍成曲线,在鱼眼的视觉下我们身边熟悉的线条也忽然变得活泼起来。透过鱼眼镜头,仿佛又发现了身边一个新的世界。

儿童乐园1 儿童乐园3 桌椅和水池

鱼眼镜头下熟悉的曲线也变得有趣起来。第一张为HDR拍摄,可惜我对HDR始终是不得其门而入,没有拿得出手的HDR作品。

 

小区里面最让我着迷的就是一颗颗各具风格的树,这次我也毫不犹豫的将鱼眼镜头对准了它们。从网上的一些评测可以看到,即使是面对太阳,这颗三阳镜头的眩光也很小,强烈光源下的六星芒倒是十分明显。在三脚架的辅助下,拍夜景应该效果也不错。在鱼眼的视角下,这些树展示着它们各自的风采,和我上次的正方形风格练习(http://delock.peacewarfound.com/?p=1339)相比,树的全貌别有一番意味。

树的天际线1 树的天际线2 树的天际线5

这次的外拍中我最满意的。在鱼眼镜的辅助下,树冠得到了最大的表现。被挤压到一边的天空和建筑,即使过爆也不显得难看。穿过树荫的金色阳光带来了一些春天的温暖。由于鱼眼镜超短的焦距,只要将光圈收小一些,从树干到树冠就都很清晰。

树的天际线4

鱼眼镜头的另一个用途是拍微距,这两张图是镜头几乎贴着花拍的,在拍出清晰花蕊的同时还能看到周围的景色,别有一番趣味。

梅1 梅2

 

用鱼眼镜头拍照,画面的变形是不可避免的。一般来说画面的变形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解释。比较简单的解释是镜头变形是半径的函数,由此带来的是桶形变形和枕形变形.

镜头变形的例子,左为枕形变形,右为桶形变形。m43上的镜头在广角端一般都有桶形变形。

鱼眼镜头也是一种夸张的桶形变形,所以在变形矫正工具中将桶形变形矫正拉到最大可以尽量的矫正这种变形。得到一张依然有变形但不那么夸张的照片。

P1220138大提琴广场大提琴广场2

上图中左边的建筑和大提琴都有很大的变形,中图则尽量的矫正了这种变形。建筑物仍旧有变形但看起来不那么明显了。我把修正过的图又放进rawtherapee中矫正了一次变形,得到了右边这张看起来没有明显镜头畸变的照片。但是超广角镜头特有的透视变形则回来了。用过等效24mm镜头(俗称风景广角)拍过集体照的朋友对透视变形想必很熟悉。

另一个角度是镜头到底片其实是一种从球面到平面的投影。如果你曾经研究过地球仪是如何投影到平面地图上的,那么对各种投影方法应该不会太陌生。我们用的大多数镜头,属于rectlinear投影,其特征是三维空间中的直线都会被映射成直线(http://en.wikipedia.org/wiki/Rectilinear_lens)。而鱼眼镜头的特点是通过画面中心的直线会被映射成直线,而边缘的直线则会被强烈弯曲。

在不同的投影方法中变换,Hugin是一个很好的软件(链接)。Hugin是一个开源的接片工具,作为接片工具,修正投影变形也是它的工作之一。有一个俄罗斯博客(链接)详细的讲述了利用Hugin defishing(去鱼眼化)的方法。事实上如果你想买一颗m43镜头,特别是超广和鱼眼镜头,建议你看一下他的博客。使用Hugin的好处之一是,它不仅能消除鱼眼变形,也能方便的消除透视变形,如果有超广又想拍出横平竖直的建筑照片,Hugin是不错的帮手。

儿童乐园2

鱼眼镜头拍摄的儿童乐园,鱼眼效果让整个乐园尽收眼底。

2 - copy - 2

 矫正了鱼眼变形的结果,画面比例变成了接近2:1。上下视角接近14mm等效焦距的超广角镜头,左右视角则大大超过了。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左右最边缘的部分外,其余部分的画质还不错 — 就一颗超广角镜头而言。

P1220138 - P1220138

矫正了鱼眼变形和透视变形的大提琴广场,虽说边缘的画质和透视变形已让人不忍直视,但中间画面的画质还是不错的。裁成3:2或者1:1后就得到一张不错的超广角照片。

大提琴广场2

前面两次桶形修正的结果,相比较起来已经不能算超广角,只能算普通广角镜头了。

关于摄影的一些误区

以下都是我这些年来在摄影方面走过的弯路,写在这里给大家共勉。

1. 只看器材论坛,或没有反馈的贴图论坛。

看器材论坛是获得关于器材性能有关信息的好方法,但是如果只看器材论坛,对技术的提高并无好处。没有反馈的贴图论坛也是类似(比如:xx器材俱乐部),固然有些好片可以让你坚定买某器材或去某地的决心,但并不能帮助你知道什么是好片什么不好。我的建议是多看500px这样有反馈的图片论坛,并将自己的照片上传获得反馈,对提高审美能力很有帮助。如果不能获得有价值的反馈,则很难了解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从而会走很多岔路。

2. 在自己的照片里找亮点。看照片先看局部不看全局。为偶然所得欣喜。

我们在初学过程中,由于技术不高,很难拍出总体来讲过得去的照片。这时很容易陷入的误区就是在自己片子中找亮点:一点点好看的虚化,一只误入画面的飞鸟或蜜蜂,一个行人特别的表情,一朵好看的云,哪怕在画面中只占一点点,都会被自己放大成“一副成功的照片”,或者仔细裁切来突出这个亮点。实际在拍照后选片首先要“观过”,找照片拍得不好的地方,不实的对焦,令人遗憾的构图,误入画面和主体不切的事物,不对的曝光和光线等,或是后期不对的地方,比如错误的白平衡,错误的曲线和颜色处理等。只有训练自己的眼睛对这些错误变得敏锐了,才能在前后期将这些错误一一修正。在画面没有明显的错误的基础上,画面的亮点才能体现出来。只有训练自己对拍摄对象的控制能力,好照片才不是偶然所得。

我的建议是外拍回来后选片过程中找出没有明显错误的照片,将其它照片(有纪念意义的除外)都扔进回收站,这样留下十张以内的照片,后期的时候才能不太费功夫。没拍好和没拍到一样,没什么值得遗憾的,删了就放下了。摄影批评本身也是摄影的一部分,首先要从对自己的照片开始。

3. 以器驭技,以技害艺

好器材固然能帮助我们以更大概率获得好照片,可是如果拍摄照片时只想着将牛头光圈开到最大获得浅景深,或是专拍室内以体现器材的高ISO出片能力,只能帮我们拍出更多适合贴到器材论坛的照片。另一方面,好的技巧,比如HDR,接片,闪光灯等确实也能拓展我们能拍摄的题材。只是练习就当练习了。如果会了HDR就一定要到处使用,而且巴不得照片一看就是HDR技术拍的,那么HDR的效果也只能让人昏昏欲睡而已。器材和技术都是客,拍摄的画面才是主,对器材和技术的使用最好是无法在画面中一望而知,但又对画面效果起到助益,做到这两点,器材和技术才算用好了。

4. 把拍照当任务

多少次在各种场合没有人对你说“要这样拍才好”,“这画面多好,你为啥不拍?”,如果你明天就要交一篇配图的游记,那就照着做吧。既然是业余的摄影爱好者,就没有必要把摄影当成任务。如果明知眼前的景物不适合自己的器材或心情就没必要把相机掏出来,好好的用眼睛来欣赏吧。只有看到让自己动心的画面,才值得将相机取出细细研究一番。而你也知道即使拍了十几张照片,到头来也可能全部都要扔进垃圾箱。摄影的乐趣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没带着牛机牛镜白来一趟,那样的话和做作业有什么差别?想要好照片的话,网上输入景点名字搜图片就行了,又何必每个景都要自己拍?

当然和人同行的话,不妨掏出相机帮大家拍几张到此一游,没人会介意拍得太烂的,把这当成任务吧。

5. 乱用滤镜

滤镜往往带有强烈的风格,比如高调,暗调,冷调,暖调,怀旧,日系小清新,HDR(奥巴无耻滤镜)等。由于滤镜的风格突出,所以很容易就能拍出让人印象深刻的片子,即使画面构图本身其实平淡无奇。其实这对于提高摄影水平本身没什么帮助。相比把白平衡调好,把一张偏黄的照片称作“温暖”是很容易的事情,可是也因此失去了一次将照片调至准确白平衡,从而呈现色彩缤纷的画面的机会。而真正色彩正确的照片,它的魅力是怀旧或者日系小清新风格所难以替代的。同样,因为调高饱和度很容易产生难看的照片,所以为了安全将饱和度调低,再加入微微的偏色,貌似是多了些胶卷味或德味。可是也失去了通过正确的调色方法,让整张图看起来浓而不腻的机会。使用滤镜的照片看起来往往一样,而抛开滤镜仔细调色的照片看起来却各有各的魅力。让画面驾驭色彩,而不是让色彩驾驭画面,才是正确的后期之道。哪怕一开始决定了要调成某种风格,比如黑白照片等,也应该放到将颜色调对之后进行。滤镜的作用不应该是为了掩盖照片本身的平庸,而应该是为了升华照片本身的精彩。

6. 批量后期

曾经我也喜欢批量后期,毕竟同一个场景的十几张照片白平衡曲线等等都差不多。可是只要你不是十几张都是连拍模式按下的,这些照片其实各不相同。当你想表达的目的不同时,后制的方法也就不同。批量后期让你把拍完照片后第一件应该做的事:删除不好的照片这件事放到了后面,同时没有时间去细细考虑一张照片应该如何后期,因为还有后面的几百张在等着你呢。我的建议是一组照片中留下那些构图让人满意和主要技术特征(焦点,曝光)没有明显错误的一两张,把剩下的全部扔进回收站。然后对挑出来的这些照片进行仔细后期,而且每次对后期有了新的理解,都可以回到这些照片来重新进行后期。如果你每次出游都是带回来几十G的RAW不删,恐怕是没那么好心情再回来后制了。

正方形分割练习

去年的一组练习照。自从发现冬季的树枝别有一番趣味后,就一直想着要拍一组照片。这次就是尝试的结果。发现在日常熟悉的场景中寻找有趣的图形本身就很有趣。



 

后来读了一本《摄影构图学》。书中对构图方法的高论对我来说深有感触。以前常用什么三分法黄金比图案反复等去套构图,出来的照片却很难让自己满意。不如放开这些“成熟”的构图模板,让自己去寻找有趣的图案。拍照又不是做作业,一定要按照某种安全又正确的方法来拍,不妨自己尝试些不同的思路。毕竟业余的摄影哪怕一次活动或一次旅游一张片子都出不来也没啥值得惋惜的。

最后上一张“华尔兹之肺”,其实跟这次的主题已经相去甚远了。这景象每冬才能一见,让人感慨树王的风采。

春节前水仙作业三

春节前爸爸送来水仙一盆,因为天气暖的缘故也陆陆续续开了。正好拿来练习拍摄水仙。

说起来拍水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家里没有深色的背景布,所以很难衬托出水仙白色的花,所以只能将水仙搬到餐桌上,借着白墙看能不能拍出效果来。

用闪光灯试了通过天花板的跳闪,发现效果并不太理想,于是又试了试向右跳闪,因为餐桌上右边有些塑料袋的缘故,闪光灯打到塑料袋反射回来,形成了比较强的反光。歪打正着产生了日光从右边射进来的效果(其实是晚上十点拍的),开放的花和含苞待放的花形成了一明一暗的对比,花瓣的质感也出来了。

过了几天花几乎完全都开了,于是我决定拍一张全景,因为只有机顶灯的缘故,所以还是仿照上次向右打光,产生光线从右边射入的感觉。但觉得画面还是有点平淡。把灯头的眼神光板拉出来后,发现正面的硬光可以在花瓣上产生清晰的影子和高光,又能在背景墙上产生影影绰绰的阴影,给画面增色不少。画面中这么小的花,如果不是有阴影勾勒花瓣的话,恐怕看起来就是糊糊的感觉。

同一个场景的近景,光线很好的表现出花瓣表面的质感。

通过这次练习学习到了几点:

1. 通过天花板跳闪绝对不是好的单灯布光。之所以当初觉得跳闪很好,只能说是因为跟单灯正面打光拍出的那种过爆画面比,要好得太多而已。第一次能通过闪光灯得到一张观感上还能过得去的照片,难免十分兴奋。但实际上天花板跳闪会造成一种十分平淡的光线效果,如果拍人物还会在眼睛和下巴处留下阴影,只能在时机稍纵即逝,没时间考虑布光时使用。

2. 正面闪的硬光并不是一种错误的布光方法,实际上从产生清晰的影子来勾出景物的边来说,硬光的效果是很好的。只是要调好硬光和其它光线的勾兑比例。大多数场景硬光必须是客,而环境光线必须是主。做到这点硬光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3. 拍摄花卉固然可以像第一张那样拍摄寥寥几朵,利用虚化来突出花卉本身,但是利用光线来实现明暗对比,和勾勒出主体的清晰轮廓,一样可以拍出效果很好的全景花卉,从这一点来说,一盏闪光灯要比一颗更好的镜头有用多了。

 

这两张是六年前春节拍的,都是天花板跳闪的,比较一下。

P1030381.rt-2 P1030404_rt-1

百蕊拜春图二

自从小区那一丛腊梅开了以后,一直就惦记着要拍。每天晚上遛狗的时候就观察树枝的各种长势。初一这天正好有时间,就把相机拿了出来。这次我用的是GX7+14-140一代。因为从过去的经验看,14-140是出奇的狗,所以想了想还是把闪光灯带上了。

到了腊梅树这里一看,因为起来得晚,太阳早已转了过去,腊梅树已经被楼的阴影挡住了。随手拍了几张发现效果都一般般。于是将闪光灯打开开始试光线。

一开始效果很不好,因为无处跳闪的缘故,只能正面打光,出来效果就是花瓣白茫茫一片,周围黑压压一片,典型的“闪光灯不能正面打”样子。

正在后悔没带出我没有的离机闪和柔光箱时,忽然想起书上说的手动闪光灯使用方法。于是先打开闪光灯到全力输出,收光圈到花不过爆,然后调到手动曝光,延长曝光时间到整体略略欠曝,又拍了一张。结果效果出奇的好。花的亮和背景的暗形成了对比,即使背景没有虚化得很厉害,作为主体的花也很好的表现出来了。正面的硬光将花蕊的影子射在花瓣上,结果是每根花蕊都清晰可见。完全不见了天涯头常见的狗模样。看来硬光在室外拍花卉时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只要记住环境光是主,硬光是宾,不可喧宾夺主,正面闪光完全可以得到让人印象深刻的照片。

上城接片作业

最近对接片有点入迷。上周末到福州路和人吃饭,未料记错了日子,于是到人民广场转了转,顺便拍了一些照片。拍这个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也是临时起意,没有带三角架,只是用20饼朝几个不同方向按了几张。结果回来拼完果然瑕疵多多,只是苦了自己又要拿修图软件将瑕疵一一修去。

因为之前发现微软的ICE拼图太过于傻瓜,很多拼图上的问题都无法修改,所以这次改用开源的Hugin拼图。Hugin功能虽然强大,学起来却不容易,学用了好几天才算上手。不过效果还是很好的。手工接片和机内接片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后期接片可以选择投影方法,能出横平竖直的建筑图。可能有人会觉得广角那种下宽上窄的建筑更有冲击力,可是我觉得横平竖直的建筑加上近大远小的透视,视觉上的冲击力也很强大。机内接片另一个做不到的功能就是raw出片,后期少了很多余地。

跟超广镜头比,标头的价格便宜,6千万像素出片也是超广镜头在M43机身上达不到的。唯一的缺点是前期无法直观的看效果,后期也花功夫,有钱还是上6千万像素机身加超广镜头比较好。

接片本身也是比较适合技术研究的项目。经过我的研究,在开源软件栈上完全可以实现接片+HDR后出jpg片,这个题目也许可以另外写篇文章展开。

 

 

下面这张则是GX7机内接片的结果,后期调整了下透视和颜色,只是机内接片限制多多,无法做出上图那种超广+移轴的效果。

通过eye-fi将手机和相机的无缝连接

最近常常从手机上传图片到微博上。无奈的是手机拍摄的质量实在是很差。于是产生了用相机拍摄用手机上传的想法。但是相机使用SD卡拍摄,而手机上没有SD卡槽,传输始终是一个问题。看起来解决方法无非是读到pc上,然后通过pc传输到手机上。可是这样就要随时带着pc机才行了。

另外一种解决方法是用tf卡通过卡套转接成SD卡在相机中拍摄,再从卡套中取出tf卡插进手机中上传,不过这样还是很麻烦。

于是想到了eye-fi卡。其实eye-fi卡刚出来的时候就想要一个。可是想了想也不是很有必要,因为从相机中取卡插在台式机上也很方便,速度也快,用eye-fi卡似乎没什么必要。但是最近发现eye-fi卡有了Android的客户端,于是想能不能通过eye-fi卡和手机通过wifi连接来上传照片。于是买eye-fi的念头又起来了。

上网搜了一下,现在eye-fi卡有三种型号,X2 Connect 4G, X2 Mobile 8G,和X2 Pro 8G。Connect 4G是基本型,其它两种主要的区别是多了地理标注的功能以及能够一年免费连接美国的众多公共热点,pro版还有raw上传的功能。一些社会化功能比如上传到facebook或者youtube(都已经被墙)则三者都有。我在网上找到一篇文章仔细的比较了三种卡的不同。结论是如果没有无线上传RAW的需求的话,connect 4G就行了。因为一些mobile和pro的功能(比如连接公共热点)可以通过connect在网站上升级得到……看到这里我无语了。eye-fi的产品线中各个产品的区别有点模糊。

我比较关心的是能不能和手机之间直接通过ad-hoc的方式上传,而不需要通过家里的无线网络。否则就变成只有在有无线网络的时候才能跟手机互传了,失去了移动上传图片的意义。查了一下有关这方面的资料。eye-fi支持direct mode,也就是eye-fi卡自己建立一个wifi的接入点,然后手机上的eye-fi客户端程序通过wifi和这个接入点连接。这样即使在户外没有wifi网络的地方也能使用了。pro版直接支持direct mode,connect版可以通过免费升级firmware支持direct mode……好吧,看到这里如果再多花四百块买pro版就有点傻了。

于是在淘宝上下单买了一个,买回来的eye-fi卡就像一张普通的SD卡,还带一个读卡器。

把eye-fi卡插进读卡器,再插到pc上,就可以设置了。设置的过程网上有很多叙述,这里就不重复了。

比较坑爹的是,这张卡除了自带的读卡器,其它的读卡器都不认!无论是usb读卡器还是express card的读卡器都不行,看来这个读卡器一定要保护好啊,丢了就只能无线传输了。

配置好direct mode后将卡装进照相机,在手机上装上eye-fi客户端,和卡配对后就可以拍摄了。如果连接顺利的话,拍好后大概过两三秒就开始传输,传输完后手机上会有一个图标表示传输完成。

第一次传输貌似有点慢,因为卡插在电脑里不知道什么时候建立wifi接入点,手机也需要一段时间来认出接入点,另外貌似只有应用启动时才能连上,看来还需要练习一下操作习惯。

弄成功以后觉得还是挺方便的,拍好照片后可以立刻上传到手机中,然后在手机中通过合适的方式分享。这样就能用相机拍好照后通过手机很快分享,也不用受限于手机上那个效果很差的摄像头了。

值得分享的经验是如果用raw+jpeg拍摄的话,可以把jpeg设为低质量小尺寸,这样拍好的照片尺寸较小适合通过手机网络上传,同时在eye-fi和手机之间传输时间也短,相对耗电比较少。

还有一小段视频,跳转这里后可以看和手机之间传输的效果。

BTW,在研究为啥其它读卡器不能用的时候,发现这个网站的faq区有一个相当令人无语的警告:

已知Eye-fi卡在使用在Lecia M9相机上时,当取下eye-fi卡时会造成卡槽的物理损坏。

所以如果有哪位是用Lecia M9的朋友就就不能用Eye-fi了,这就是传说中的“有钱人的烦恼”吧?反正我没有这方面的烦恼,我们Geek成天都在为怎样不再烦恼而烦恼!如果你想在自己的相机上使用eye-fi,最好事先去这家的网站上查看一下相机兼容性再作决定。http://support.eye.fi/product-info/camera-compatibility/compatibility/is-the-eye-fi-card-compatible-with-my-camera/ 

小区散步

儿童乐园边上的长椅

image

林子里的大树

image

秋天的叶子

image

入口

image

中央小道

_1030078

叶1

image

社区休息区

image

海宝

image

社区休息区

image

叶2

image

下沉式广场

image

歪了的古树,用钢架和钢索撑着。

image

image 

叶3

image 

叶4

image

树墙

image